河出伏流
拼音:hé chū fú liú
注音:ㄏㄜˊ ㄔㄨ ㄈㄨˊ ㄌ一ㄡˊ
词性: 成语

河出伏流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语出《淮南子•墬形训》“积石·高诱注:“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导而通之,故出积石。”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引证解释:

⒈ 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语出《淮南子·墬形训》“河出积石” 汉高诱注:“河源出崑崙,伏流地中方三千里, 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周室之势既微,其所餘虚文仪式之陈言,不足以范围一世之人心。遂有河出伏流,一泻千里之概。”

网络解释:

河出伏流

  • 河出伏流,拼音 hé chū fú liú,出自《淮南子·坠形训》。
    • 1、那些东西虽然天真,但是却有红日初生河出伏流的经典气象,看得出同学少年的风华正茂。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ㄏㄜ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SKG
    • 五行

    (1)(名)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流|内~|运~|护城~。

    (2)(名)指银河系:~外星系。

    (3)(名)特指黄河:~西|~套。

    • 拼音chū
    • 注音ㄔㄨ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BMK
    • 五行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DY
    • 五行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

    • 拼音liú
    • 注音ㄌㄧㄡ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YCQ
    • 五行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