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真伪
拼音:bù biàn zhēn wěi
注音:ㄅㄨˋ ㄅ一ㄢˋ ㄓㄣ ㄨㄟˇ
词性: 成语

不辨真伪的意思

词语解释:

辨:辨别。分辨不清真假。

网络解释:

不辨真伪

  • 不辨真伪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biàn zhēn wěi,意思是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形容人无法准确判别是非。
    • 1、气愤教主们空有慧眼不辨真伪,忽想起一事。 
    • 2、原来铁钱不分官私,民间不辨真伪,得钱便使。
    • 3、孙夫人不辨真伪,匆匆携阿斗登船回吴国,诸葛亮派赵云勒兵断江留住了阿斗,只放孙夫人一人回东吴,直线筛。
    • 4、五月十二日,弘光帝在马銮的保护下抵达太平府,太平府知府不辨真伪,闭门不纳,于是一行人在郊外扎营留宿。
    • 5、唐僧不辨真伪,又听信八戒谗言,逐走悟。
    • 6、敢言战守的袁崇焕两度挫败后金的进攻,给明朝带来了希望,皇太极施离间计,明廷臣与崇祯不辨真伪,将他残酷处死。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biàn
    • 注音ㄅㄧㄢˋ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UYTU
    • 五行

    (动)区别;分析:分~|~别|明~。

    • 拼音zhēn
    • 注音ㄓㄣ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FHWU
    • 五行

    (1)(形)真实;真诚

    (2)(副)的确;实在(强调程度深):时间过得~快!|“人勤地不懒”这话~不假。

    (3)(形)清楚确实:黑板

    • 拼音wěi
    • 注音ㄨㄟ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YLY
    • 五行

    (1)(形)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币|~令。

    (2)(形)不合法的:~造|~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