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仪
拼音:shū yí
注音:ㄕㄨ 一ˊ

淑仪的意思

词语解释:

女官名。在中国较前期的朝代中存在的妃嫔称号。

引证解释:

⒈ 女官名。 晋武帝置。 宋、齐、梁、陈各朝因之。而后或置或否。

《宋书·后妃传序》:“晋武帝採汉魏之制,置……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嬪,位视九卿。”
宋高承《事物纪原·嫔御命妇·淑仪》:“《唐百官志》注云:明皇开元中,置六仪,其一曰淑仪。用晋事也。国初亦省。 《宋朝会要》云: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又增置淑仪官也。”

网络解释:

淑仪

  • 淑仪,女官名。在中国较前期的朝代中存在的妃嫔称号。淑仪亦为朝鲜御嫔封号。两晋时期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 字义分解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HIC
    • 五行

    (形)善;美;过去多指女人的品德好。

    • 拼音
    • 注音ㄧ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WYQY
    • 五行

    (1)(名)人的外表:~表|~容|威~。

    (2)(名)礼节;仪式:司~|行礼如~。

    (3)(名)礼物:贺~|谢~。

    (4)(动)〈书〉倾心;向往:心~已久。

    (5)(Yí)姓。

    (6)(名)仪器:~表|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