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
拼音: | tài sūn |
注音: | ㄊㄞˋ ㄙㄨㄣ |
太孙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皇帝的长孙。 2.后世帝王往往在太子死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如南朝齐武帝孙郁林王﹑明太祖孙惠帝﹐皆以父死立为皇太孙。
引证解释:
⒈ 皇帝的长孙。
引《汉书·成帝纪》:“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为世嫡皇孙, 宣帝爱之,字曰太孙,常置左右。”
⒉ 后世帝王往往在太子死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如南朝齐武帝孙郁林王、明太祖孙惠帝,皆以父死立为皇太孙。
国语词典:
帝王的嫡长孙。即皇孙。
网络解释:
太孙
字义分解
- 拼音tài
- 注音ㄊㄞˋ
- 笔划4
- 繁体太
- 五笔DYI
- 五行火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与太孙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