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荡火种
拼音: | lú dàng huǒ zhǒng |
注音: | ㄌㄨˊ ㄉㄤˋ ㄏㄨㄛˇ ㄓㄨㄥˇ |
芦荡火种的意思
词语解释:
沪剧剧目。1960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集体创作,文牧执笔。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郭建光等十八个伤病员在阳澄湖畔养伤。以茶馆店老板娘身份活动的地下联络员阿庆嫂,智斗勾结日本侵略军的忠义救国军头目胡传魁、刁德一,掩护伤员,并在伤员痊愈后,设计一举歼灭敌人。京剧《沙家浜》据此改编。
网络解释:
芦荡火种 (芦荡火种)
字义分解
- 拼音lú
- 注音ㄌㄨˊ
- 笔划7
- 繁体蘆
- 五笔AYNR
- 五行木
(1)(名)芦苇;草木植物;多生在水边;茎中空;可以编席;造纸:~花。
(2)(Lú)姓。
- 拼音dàng
- 注音ㄉㄤˋ
- 笔划9
- 繁体蕩
- 五笔AINR
- 五行水
(1)(动)摇动:~桨。
(2)(动)洗涤;清除:涤~。
(3)(动)放纵、不受拘束:放~。
(4)(动)走来走去;无事闲逛:游~。
(5)(名)浅水湖:芦花~。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火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