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后已
拼音:sǐ ér hòu yǐ
注音:ㄙˇ ㄦˊ ㄏㄡˋ 一ˇ
词性: 成语

死而后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死而后已sǐ érhòuyǐ

(1) 到死后方才停息。谓尽献一切力量

他为群众操劳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until one’s dying day; to the end of one’s day;do not give up until death

引证解释:

⒈ 到死才罢休。形容终身奋斗。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汉东方朔《七谏·初放》:“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必竭力前进,死而后已。”
清顾炎武《与人书》六:“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国语词典:

竭尽所能从事,到死方才停止。《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也作「死而后止」。

网络解释:

死而后已

  • 死而后已是一个汉语成语,
  • 拼音:sǐ ér hòu yǐ
  • 释义: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意为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的精神,
  • 语出《论语 泰伯》,后人引用最出名的是《后出师表》。
  • 死而后已的近反义词

    • 1、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死而后已
    • 2、诸葛亮为了蜀国为了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3、为了老百姓,他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4、封建时代的官员尚且能够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的干部难道不应该传承这种精神吗?
    • 5、诸葛亮当轴处中,奉诏辅孤,为了蜀汉的兴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6、诸葛亮一生对汉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ㄙ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GQXB
    • 五行

    (1)生命终止。

    (2)(形)不顾生命;拼死:~战|~拼。

    (3)(形)表示达到极点:高兴~了|~顽固。

    (4)(形)不可调和的:~对头|~对手。

    (5)(形)不活动、固定:~脑筋|时间定~。

    (6)(动)不能通过:~胡同|堵~。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MJJ
    • 五行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hòu
    • 注音ㄏㄡ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GKD
    • 五行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NNNN

    (1)(动)停止:争论不~。

    (2)(副)已经:时间~过。

    (3)(副)〈书〉后来;过了一会儿:~忽不见。

    (4)(副)〈书〉太;过:为~甚。〈古〉又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