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范
拼音:kē fàn
注音:ㄎㄜ ㄈㄢˋ

科范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仪式;规格。 2.亦作"科泛"。指戏曲程式动作。 3.圈套;机谋。

引证解释:

⒈ 仪式;规格。

元陆友《砚北杂志》卷下:“庐山道士黄可立之言曰:‘ 寇谦之、杜光庭之科范,不如吴筠之诗……何则?渐自然。’”
《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春梅做定科范,取了箇茶甌子,流沿边斟上递与他。”

⒉ 亦作“科汎”。指戏曲程式动作。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洁引太医上,双斗医科范了。”
明沉德符《野获编·词曲·杂剧院本》:“若所谓院本者,本北宋徽宗时‘五花爨弄’之遗,有散説,有道念,有筋斗,有科汎。初与杂剧本一种,至元始分为两。”
明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教坊色长魏、武、刘三人,鼎新编辑, 魏长於念诵, 武长於筋斗, 刘长於科汎,至今乐人皆宗之。”

⒊ 圈套;机谋。

元方伯成《端正好(北)·忆别》套曲:“粧成科范,将咱好事拦。”

国语词典:

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或说明。参见「科泛」条。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ㄎㄜ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UFH
  • 五行

(1)(名)学术或业务的类别:~目|文~|理~|牙~|眼~。

(2)(名)行政机关或某些机构的行政部门按工作性质分设的单位:秘书~|财务~。

(3)(名)生物学上指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再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科。如松柏目有松科、杉科、柏科等。

(4)(动)〈书〉判定(刑罚):~以罚金。

(5)(名)古装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科、饮酒科等。

  • 拼音fàn
  • 注音ㄈㄢ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IBB
  • 五行

(1)(名)模子:钱~。

(2)(动)模范、榜样:典~。

(3)(名)界限:~围。

(4)姓。

(5)(动)限制: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