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绳
拼音: | huǒ shéng |
注音: | ㄏㄨㄛˇ ㄕㄥˊ |
火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枪炮的引火绳。
用艾、草等搓成的绳,燃烧发烟,用来驱除蚊虫或引火。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枪炮的引火绳。
引《镜花缘》第八回:“林之洋提着鸟枪、火绳, 唐敖身佩寳剑,曲曲弯弯,越过前面山头。”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搬运子药、火绳及一切军装等项,共用长夫三十名。”
⒉ 用艾、草等搓成的绳,燃烧发烟,用来驱除蚊虫或引火。
引柳杞《好年胜景》:“还有成捆成辫用野蒿野艾编成的火绳。这种火绳是熏除蚊子用的,驱邪味用的……露宿时警戒野兽用的,是人们走夜路照明壮胆用的。”
国语词典:
以艾草等搓成的绳。燃火后即生烟,可用来驱除蚊虫,亦可用以点火。
网络解释:
火绳
- 1、看在眼里的一切,成了点燃群众修路积极性的“导火绳”。
- 2、身后有一根尾杆,连着一个胸托,由骑兵用胸口顶住,左手扶炮身,大略地瞄准,然后右手拿一根点燃的火绳或者一块炭去点火门,来发射装填的石丸或铅丸。
- 3、靓丽的礼仪小姐是企业在展会上的一道绝佳风景,是企业吸引观众及客户的直接“导火绳”。
- 4、十二个人,全副装备,每人都配了枪架和火绳枪。
- 5、男人们抽旱烟,烟袋锅子用火绳点燃。
- 6、还真是头痛啊,自己法宝也就一两件,鸿蒙紫树是无论如何不能给,可怜这六阳火绳尚未捂热就要送人。
字义分解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火
- 五笔OOOO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