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催
拼音: | lǐng cuī |
注音: | ㄌ一ㄥˇ ㄘㄨㄟ |
领催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清代官名。满语"拨什库"的汉语意译。司佐领内的文书俸饷。
引证解释:
⒈ 清代官名。满语“拨什库”的汉语意译。司佐领内的文书俸饷。
引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至於八旗禁旅,虽分隶八都统,然惟驍骑营之马甲、领催、匠役隶之。”
自注:“马甲之优者选为领催,以司册籍、俸餉。”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领催》:“内务府领催某甲,家在阜城门外某庄。”
《清史稿·食货志一》:“有隐匿壮丁入官,伊主及佐领、领催各罚责有差。”
网络解释:
领催
字义分解
- 拼音lǐng
- 注音ㄌㄧㄥˇ
- 笔划11
- 繁体領
- 五笔WYCM
(1)(名)颈;脖子:~巾|引~而望|首~。
(2)(名)(~子、~儿)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翻~儿。
(3)(名)(~儿)领口:圆~儿|尖~儿。
(4)(名)大纲;要点:提纲挈~|不得要~。
(5)(量)1.〈书〉长袍或上衣一件叫一领。2.席一张叫一领。
(6)(动)带;引
(7)(动)领有;领有的:占~|~土|~海|~空。
(8)(动)领取:招~|~工资|~材料。
(9)(动)接受:~教|~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