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
拼音:wǔ gēn
注音:ㄨˇ ㄍㄣ

五根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佛教谓能生一切善法的五种根本法。即信根(信奉佛法),精进根(勤修善法),念根(忆念正法),定根(使心不散),慧根(思维真理)。

佛教谓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能生一切善法的五种根本法。即信根(信奉佛法),精进根(勤修善法),念根(忆念正法),定根(使心不散),慧根(思维真理)。

《俱舍论》卷三:“於清浄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
南朝梁元帝《与萧谘议等书》:“必须五根之信,以信为首;六度之檀,以檀为上。”

⒉ 佛教谓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

《俱舍论》卷一:“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
明杨慎《艺林伐山·譬喻经》:“五根之祸,剧於毒龙。五根如箭,意想如弓。”
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官有五根,物有五尘,故知而有异。”
刘大白《心印》诗:“这不是你不能,这是你五根的不灵。”

国语词典:

佛教用语:(1)​ 指眼、耳、鼻、舌、触觉五种感官。《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言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2)​ 指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根是力量的意思,指进入圣道,调伏烦恼的力量。信根是对佛陀生起清净的信心。精进根是努力的长善除恶。念根是修四念处。定根指修习四禅。慧根指如实知四圣谛。《杂阿含经.卷二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网络解释:

五根

  • 五根,佛学用语,一般指五种感觉器官,有时也指五无漏根。梵文为pañcendriyāṇi。
    • 1、悟空将身一纵,离了如来掌心,一路云光,无影无踪。正飞间,忽见五根肉红柱子,悟空寻思到了天尽头,便停下来,在柱子下撒了一泡尿。待要离去,突然想到什么,拔根毫毛变支浓墨双毫笔,在中间柱子上写下一行大字: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 2、有一对夫妻,妻子一直想买一件新衣服,但是不意思说出口,有一天丈夫下班回到家中,见到桌子上放着一个蛋糕,上面有五根蜡烛。丈夫不解,于是问妻子是谁的生日。妻子无奈的说道:今天是我的这件衣服五岁的生日。
    • 3、春天的鸟真是多奇了,光光那五根电线上,就停着不少的鸟!嘿!真妙,那些鸟就像跳越着的音符,而那五电线,也就成五线谱!这样看来,恰似一首优美的歌。啊!我明白了,春天就是一首歌啊!
    • 4、钢琴谱即五线谱: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 5、我们来到正桥,栏杆是乳白色的。在桥面矗立着十五根电杆,每杆安装四只杯形华灯,宛如倒扣的茶杯。乳白色的灯罩和蔚蓝的天空互相辉映,显得非常和谐。我想,到了夜晚,这些灯发出。
    • 6、她握紧五根手指,往火葬场方向寻找大津的影子。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GHG
    • 五行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拼音gēn
    • 注音ㄍㄣ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VEY
    • 五行

    (1)(名)(~儿)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分直根和须根两大类。根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2)(名)比喻子孙后代。

    (3)(名)方根的简称。

    (4)(名)代数方程的解。

    (5)(名)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硫酸~。

    (6)(名)(~儿)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耳~|舌~|墙~|~基|~底。

    (7)(名)(~儿)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细:祸~|刨~问底|我们是老街坊;彼此都知~知底。

    (8)(副)根本地;彻底:~究|~治|~绝。

    (9)(名)依据;作为根本:~据|无~之谈。

    (10)(~儿)(量)用于细长的东西:两~筷子|一~无缝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