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牧
拼音:wài mù
注音:ㄨㄞˋ ㄇㄨˋ

外牧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谓地方官。 2.指京都外的牧马场所。

引证解释:

⒈ 谓地方官。

《魏书·高闾传》:“凶俭之年,民轻违犯,可缓其使役,急其禁令。宜於未然之前,申敕外牧。”
唐马怀素《饯唐州高使君赴任》诗:“外牧资贤守,斯人奉帝俞。”

⒉ 指京都外的牧马场所。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天子使太僕閲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寘之於外牧。’”

网络解释:

外牧

  • 外牧是汉语词汇,读音wàimù,意思是谓地方官。
  • 字义分解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HY
    • 五行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 拼音
    • 注音ㄇㄨ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TRTY
    • 五行

    (动)放牧;畜牧:~草|~场|~奴|~人|~羊|~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