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标
拼音:zhèn biāo
注音:ㄓㄣˋ ㄅ一ㄠ

镇标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清代由总兵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

引证解释:

⒈ 清代由总兵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各省镇标,马兵月餉银二两,步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皆月支米三斗。”
《清会典事例·兵部五·直隶绿营一》:“康熙二十七年,裁正定镇总兵官及镇标各官。”

网络解释:

镇标

  • 镇标是明代镇守边区的统兵官职,无品级,遇有战事,镇标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 清代镇标为绿营兵正,官阶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兵”或“总镇”。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n
    • 注音ㄓㄣ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QFHW

    (1)(动)压;抑制:~纸|~痛。

    (2)(动)安定。

    (3)(动)用武力维持安定:~守|坐~。

    (4)(名)镇守的地方。

    (5)(名)行政区划单位;一般由县一级领导。

    (6)(名)较大的市集。

    (7)(动)把食物、饮料等同冰块放在一起或放在冷水里使凉:冰~汽水。

    (8)(Zhèn)姓。

    (9)〈书〉

    (10)(副)时常:十年~相随。

    (11)(形)表示整个的一段时间:~日(整天)。

    • 拼音biāo
    • 注音ㄅㄧㄠ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SFIY
    • 五行

    (1)(名)〈书〉树木的末梢。

    (2)(名)事物的枝节或表面:治~不如治本。

    (3)(名)标志;记号:商~。

    (4)(名)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上问号。

    (5)(名)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锦~。

    (6)(名)旧时用比价方式承包工程或买卖货物时各竞争厂商所标出的价格:招~|投~。

    (7)(名)清末陆军编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