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丧
拼音: | tíng sàng |
注音: | ㄊ一ㄥˊ ㄙㄤˋ |
停丧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人死后殡而不葬。
引证解释:
⒈ 人死后殡而不葬。
引《晋书·贺循传》:“﹝循﹞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迴避岁月,停丧不葬者, 循皆禁焉。”
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类·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停丧止可经旬外,出殯须行径路中。”
清顾炎武《日知录·停丧》:“停丧之事,自古所无。自建安离析, 永嘉播窜,於是有不得已而停者。 常煒言:‘ 魏晋之制,祖、父未葬者,不听服官。’”
国语词典:
人死后,已敛而停灵不葬。
网络解释:
停丧
字义分解
- 拼音tíng
- 注音ㄊㄧㄥˊ
- 笔划11
- 繁体停
- 五笔WYPS
- 五行火
(1)(动)~止。
(2)(动)停留:~工|~车。
(3)(动)停放;停泊:~灵|~航。
(4)(名)总数分成相同几分;其中一份叫一停儿:十~儿有九~儿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