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穷理屈
拼音:cí qióng lǐ qū
注音:ㄘˊ ㄑㄩㄥˊ ㄌ一ˇ ㄑㄨ
词性: 成语

词穷理屈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词穷理屈cí qióng lǐ qū

(1) 因理亏而无言以对

感觉自己词穷理屈,他悄悄地离开了会场
be condemned on one's own showing;fall silent on finding oneself bested in argument

引证解释:

⒈ 谓理由亏屈,无话可说。

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盗贼自知不死,既轻犯法,而人户亦忧其復来,不敢告捕。是致盗贼公行。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明沉受先《三元记·错认》:“看他词穷理屈,任我羞惭,只自忍气吞声。”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六:“冯永祥给马慕韩这么一追问,有点词穷理屈,尴尬地瞪着两只眼睛。”

国语词典:

由于理由不充分,而无言以对。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二○出》:「看他词穷理屈,任我羞惭,只自忍气吞声。」也作「理屈词穷」。

网络解释:

词穷理屈

  •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出处: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 词穷理屈的近反义词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 拼音qióng
    • 注音ㄑㄩㄥ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PWLB
    • 五行

    (1)(形)缺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没有钱:~困|~苦|~国。

    (2)(形)穷尽:无~无尽|理屈辞~|日暮途~。

    (3)(形)用尽、费尽:~兵黩武|~目远望。

    (4)(形)彻底(追究):~究|~追猛打。

    (5)(形)极端:~凶极恶|~奢极侈。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GJFG
    • 五行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

    • 拼音
    • 注音ㄑㄩ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NBMK
    • 五行

    1.  使弯曲,与“伸”相对:屈曲()。屈折。屈膝。屈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

    2.  低头,降服:屈服。屈从。威武不屈。

    3.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辱。屈才。屈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屈驾。屈己待人。

    4.  理亏:屈心(亏心,昧心)。理屈词穷。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