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疫
拼音:shí yì
注音:ㄕˊ 一ˋ

时疫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时流行的传染病。

引证解释:

⒈ 一时流行的传染病。

宋苏轼《圣散子叙》:“若时疫流行,平旦於大釜中煮之,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大盏,即时气不入其门。”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遭时疫无棺活葬,贱卖了些家业田庄。”
邹韬奋《经历》十四:“他还未赴美,忽于一个夏天患时疫,上午还是活泼泼的,下午就死在时疫医院里。”

国语词典:

流行的传染病。

网络解释:

时疫

  • 时疫,指一时流行的传染病。
  • 时疫,病名。
  • ①即疫、瘟疫。见《温疫论》。因疠气疫毒从口鼻传入所致,有强烈传染性。《不知医必要·时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其证憎寒壮热,口吐黄涎,甚者痓厥谵狂。治宜疏利、解秽、清中、攻下等法。参见瘟疫、疫条。
  • ②又指夏季所患之瘟疫。《辨疫琐言》:“春则曰春瘟,夏则曰时疫,秋则曰秋疫,冬则曰冬瘟。”
    • 1、群寡一直是精神时疫的繁殖地。
    • 2、馆馆址及市务局所建示范住宅,全部房屋尚属合用,拟请借用三月,事关复员紧急措施,尚祈特予惠允。
    • 3、时疫通常在夏季雨季开始时停止传播。
    • 4、按照现代科学观点,春节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有一定的作用。
    • 5、按照现代医学观点,岁末年初新旧交替寒尽春来,正是疫病流行的时候,食五辛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时疫流感无疑有良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6、过年时,正值寒尽春来的时节,气温仍较低,人们极容易患感冒生病,而这五种蔬菜都有疏通脏气、发散表汗的功效,能起到预防时疫流感的作用。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JFY
    • 五行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

    5.季节:四~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

    7.时俗;时尚:入~。

    8.副词。时常:~~。~有错误。

    9.有时候:~阴~晴。

    10.时机:不误农~。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MCI
    • 五行

    (名)瘟疫:鼠~|时~|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