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礼
拼音:yí lǐ
注音:一ˊ ㄌ一ˇ

遗礼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古《礼经》。 2.指身后的丧礼。 3.犹言违失礼仪。

引证解释:

⒈ 指古《礼经》。

唐王维《魏郡太守苗公德政碑》:“坏壁古文, 曲臺遗礼。”
赵殿成笺注:“《汉书》:后仓説《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臺记》。”

⒉ 指身后的丧礼。

《魏书·礼志三》:“臣闻知子莫若父母,圣后知陛下至孝之性也难夺,故豫造金册,明著遗礼。”
宋宋祁《冯侍讲行状》:“已而得遗礼之文,谆谆纳忠,讫无它语。”

⒊ 犹言违失礼仪。

明冯梦龙《情史·情贞·济南张义妇》:“张独事舅姑父母,生养死葬,无遗礼。”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一章五:“然其于出家修道,永乖世务,于不敬王者,遗礼废敬,则俱非议之。”

网络解释:

遗礼

  • 犹言违失礼仪。 明 冯梦龙 《情史·情贞·济南张义妇》:“张独事舅姑父母,生养死葬,无遗礼。”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一章五:“然其于出家修道,永乖世务,于不敬王者,遗礼废敬,则俱非议之。”
  • 字义分解

    • 拼音yí,wèi
    • 注音ㄧ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KHGP
    • 五行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wèi

    赠与;送给:~之千金。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PYNN
    • 五行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