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文
拼音:diǎn wén
注音:ㄉ一ㄢˇ ㄨㄣˊ

典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掌理律令条文。 2.指经典。 3.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

引证解释:

⒈ 掌理律令条文。

《汉书·刑法志》:“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元元之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

⒉ 指经典。

《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篤论矣。”
《隋书·经籍志一》:“至于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

⒊ 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

南朝梁沉约《上宋书表》:“自永光以来,至於禪让,十餘年内,闕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

网络解释:

典文

  • 典文,拼音:diǎn wén,意为:1、掌理律令条文,2、指经典,3、指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献。
  • 字义分解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