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拼音: | lù xián cǎo |
注音: | ㄌㄨˋ ㄒ一ㄢˊ ㄘㄠˇ |
鹿衔草的意思
词语解释:
草名。
引证解释:
⒈ 草名。
引宋寇宗奭《图经衍义本草·薇衔》:“《唐本》註云,此草丛生,似茺蔚及白头翁,其叶有毛,茎赤,疗贼风大效。南人谓之吴风草,一名鹿衔草,言鹿有疾,衔此草差。又有小大二种, 楚人犹谓大者为大吴风草,小者为小吴风草也。”
亦省称“鹿衔”。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薇衔》:“麋衔、鹿衔、吴风草。”
网络解释:
鹿衔草 (草本植物)
字义分解
- 拼音lù
- 注音ㄌㄨˋ
- 笔划11
- 繁体鹿
- 五笔YNJX
- 五行火
(1)(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头上有角;嫩角上有茸毛;内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2)(Lù)姓。
- 拼音xián
- 注音ㄒㄧㄢˊ
- 笔划11
- 繁体銜
- 五笔TQFH
- 五行金
(1)(动)用嘴含:燕子~泥。
(2)(动)存在心里:~恨|~冤。
(3)(动)〈书〉接受;奉:~命。
(4)(动)相连接:~接。
(5)(名)行政、军事、学术等系统中人员的等级或称号:头~|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