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口
拼音: | qū kǒu |
注音: | ㄑㄨ ㄎㄡˇ |
驱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宋·元时代金军、蒙古军在战争中俘虏的汉族大户。其地位类似农奴,少数成为贵族家庭的奴隶。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駈口”。 宋元时代金军、 蒙古军在战争中俘虏的汉族大户。其地位类似农奴,少数成为贵族家庭的奴隶。
引《元典章·户部三·籍册》:“不论达达、回回、女真、汉儿人等,如是军前虏到人口,在家住坐做駈口。”
明陶宗仪《辍耕录·奴婢》:“今蒙古、色目人之臧获,男曰奴,女曰婢,总曰驱口……刑律:私宰牛马,杖一百;敺死驱口,比常人减死一等,杖一百七。所以视奴婢与马牛无异。”
吴晗《朱元璋传》第一章三:“蒙古统治者在灭金灭宋的战争中,除开攻城略地,大量屠杀以外,更掠夺人口,叫做驱口,地位和奴隶一样,所生子孙,永远世袭。”
国语词典:
宋元时被金军、蒙古军俘掳后,被逼从事劳役的汉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七.奴婢》:「今蒙古色目人之臧获,男曰奴,女曰婢,总曰驱口。」《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咱爷娘得恁地无见识!将个妹妹嫁与一个事马的驱口。」也作「驱丁」。
网络解释:
驱口
字义分解
- 拼音qū
- 注音ㄑㄩ
- 笔划7
- 繁体驅
- 五笔CAQY
- 五行木
(1)(动)赶(牲口):~马前进。
(2)(动)快跑:长~直入|并驾齐~。
(3)(动)赶走:~逐|~除|~虫剂。
与驱口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