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
拼音:yī huā
注音:一 ㄏㄨㄚ

一化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切变化。犹言万物。

谓一个变化。

一经变化。

一个化身。

一经教化。

引证解释:

⒈ 一切变化。犹言万物。

《庄子·大宗师》:“又况万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

⒉ 谓一个变化。

《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

⒊ 一经变化。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荡乎大乎,万宝以之化;确乎纯乎,一化而不易。”
李善注引司马彪曰:“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也。”

⒋ 一经教化。

唐殷文圭《寄广南刘僕射》诗:“汉仪一化南人后,牧马无因更夜闻。”

⒌ 一个化身。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他那里知道我非凡人,乃驪山老母一化。”

网络解释:

一化

  • 1.指佛陀一代教化,或一时之教化。‘观经妙宗钞’有“一时一化”之语。 2.同一化益:在‘法华文句记’卷七中(大正三四·285 B):“若会已后,同沾一化;民无二主,国无二王。”? 3.一化旧释“一刀”。战国末年燕亡于秦(前222年)前后铸。时限晚于“明化”、 “明四”钱。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huà,huā
    • 注音ㄏㄨㄚˋ,ㄏㄨㄚ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XN
    • 五行

    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huā

    1. 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