挞伐
拼音: | tà fá |
注音: | ㄊㄚˋ ㄈㄚˊ |
挞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挞伐
(1) 原指迅速讨伐,后来泛指征讨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原意为迅速攻伐,后挞伐连用,为征讨、讨伐之意。
引《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毛传:“挞,疾意也。”
《明史·杨廷麟传》:“陛下有挞伐之意,大臣无御侮之才。”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故草昧经营,北征南讨,日不暇给,皆禁旅与驻防迭供挞伐。”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因未得万全之策,致暂缓挞伐之师。”
⒉ 泛指声讨。
引秦牧《长街灯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繁荣革命文学艺术》:“草菅人命的事件,在报纸上不时公开出来,大张挞伐。”
国语词典:
征讨。
网络解释:
挞伐
- 1、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被教徒认可,而且还被大加挞伐。
- 2、卫慧小说对于欲望的赤裸裸地呈现使其成为人们批判挞伐的对象。
- 3、此发文引来网友一片挞伐,更有人查出,该石姓网友多年前曾因诈赌案被捕,疑似挟怨才会张贴激进文章。
- 4、沙库尔丧失了对形势仅存的一点判断,无论对敌对友都开始大加挞伐。
- 5、迪恩把脏碗盘丢在水槽里没洗,因而受到大家的挞伐。
- 6、一旦国家无内顾之忧,陛下可以整军经武,对东虏大张挞伐,以雪今日之耻,永绝边境之患。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