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道
拼音:nì dào
注音:ㄋ一ˋ ㄉㄠˋ

逆道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违背事理。 2.指叛逆的行为。

引证解释:

⒈ 违背事理。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
唐颜真卿《守政帖》:“吾去岁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苟时,为千古罪人也。”

⒉ 指叛逆的行为。

《史记·李斯列传》:“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於齐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玘为韩安相也。”
汉王符《潜夫论·衰制》:“愚君闇主,託坐於左,而姦臣逆道,执轡於右。”

网络解释:

逆道

  • 逆道,拼音nì dào,是指违背事理。
    • 1、毕竟有时,在逆道的拐弯处谁没有疾驰而过的经历呢?
    • 2、有时候理智叫我们做一些清醒正确的事,可感情偏偏逆道而行。
    • 3、盛世天骄,大时代里万花齐放,神体,圣体,太阳体,太阴体,十绝破道体,逆道吞仙体等等,可惜他们都不是完美体。
    • 4、你们这群肮脏的盗娼,叛经逆道、无恶不作;把上帝的殿堂变成了窃贼的巢穴;你们把这神圣的地方玷污得还不够吗?
    • 5、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 6、人或许就是这样,有时候理智叫我们做一些清醒的事情,感情确偏偏逆道而行。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ㄋㄧ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BTP
    • 五行

    (1)(形)方向相反:~风|~流。

    (2)(动)抵触;不顺从:忤~。

    (3)(名)背叛者:叛~。

    (4)(形)背叛者的:~产。

    (5)(动)〈书〉迎接:~旅。

    (6)事先:~断。

    • 拼音dào
    • 注音ㄉㄠ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THP
    • 五行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