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
拼音:jú pí
注音:ㄐㄨˊ ㄆ一ˊ

橘皮的意思

词语解释:

橘子的皮。可入药。

引证解释:

⒈ 橘子的皮。可入药。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橘》。

宋韩彦直《橘录·入药》:“大抵橘皮性温平下气,止藴热,攻痎疟,服久轻身。”

国语词典:

柑橘的果皮干燥后,存放长久成陈皮,因性温,味辛苦,能化痰,治呕吐、咳嗽等症。

网络解释:

橘皮

  • 橘皮,又称为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
  • 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橘皮(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橘皮(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 1、如此,但要振作起来,你可以暂时皮肤呈橘皮状的。
    • 2、采用液体发酵法酿制橘皮果醋,经水解、酒精发酵及醋酸发酵等序。
    • 3、瓜皮果屑是防治疾病的“良药”,橘皮
    • 4、独创的“抗醣化塑纤机制”能精确瞄准“橘皮”,打击“定居型脂肪”,微雕全身上下每一寸轮廓。
    • 5、火麻仁、淡竹叶、库拉索芦荟、橘皮、决明子、苏子。
    • 6、喉干嗓哑:饮淡盐水、蜜梨膏、橘皮糖茶。咽喉肿痛:生梨。口长水泡:咀嚼生姜片、在疼痛处涂点眼药膏。嘴唇干裂:黄瓜猕猴桃汁。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ㄐㄩˊ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SCBK
    • 五行

    (名)橘子树常绿乔林;果实长卵圆形;果皮红黄色;肉多汁甜;果皮及种子和树叶都可做药;也指橘树的果实:无核密~。

    • 拼音
    • 注音ㄆㄧ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HCI
    • 五行

    (1)(名)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麦~。

    (2)(名)(~子)皮革或毛皮:~包|~箱|~袄。

    (3)(名)(~儿)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儿。

    (4)(名)表面:地~|水~儿。

    (5)(名)(~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粉~儿|豆腐~儿。

    (6)(形)有韧性的:~糖。

    (7)(形)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了;吃起来不香。

    (8)(形)顽皮;调皮。

    (9)(形)由于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名)指橡胶:橡~|筋~。(P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