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台
拼音: | zhèn tái |
注音: | ㄓㄣˋ ㄊㄞˊ |
镇台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旧时对总兵之官的尊称。
引证解释:
⒈ 见“镇臺”。亦作“镇台”。 清代称总兵。
引清梁章鉅《称谓录·总兵》:“《皇朝通考》:‘总兵官掌一镇之军政……为重政大臣。’案今人称总兵为镇臺由此。”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话説羊紫辰羊统领本是别省一位实缺镇台。”
《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有人説他父亲曾经当过长毛,后来投降的,官亦做到镇台。”
国语词典:
旧时对总兵之官的尊称。
网络解释:
镇台
镇台,读音zhèn tái,汉语词语,清 代称总兵。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n
- 注音ㄓㄣˋ
- 笔划15
- 繁体鎮
- 五笔QFHW
(1)(动)压;抑制:~纸|~痛。
(2)(动)安定。
(3)(动)用武力维持安定:~守|坐~。
(4)(名)镇守的地方。
(5)(名)行政区划单位;一般由县一级领导。
(6)(名)较大的市集。
(7)(动)把食物、饮料等同冰块放在一起或放在冷水里使凉:冰~汽水。
(8)(Zhèn)姓。
(9)〈书〉
(10)(副)时常:十年~相随。
(11)(形)表示整个的一段时间:~日(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