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志
拼音:yǎng zhì
注音:一ㄤˇ ㄓˋ

养志的意思

词语解释:

保摄志气。指培养﹑保持不慕荣利的志向。多指隐居。

引证解释:

⒈ 保摄志气。指培养、保持不慕荣利的志向。多指隐居。

《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养志脩道,人皆化其德。”
唐薛逢《邻相反行》:“东家西家两相誚,西儿笑东东又笑。西云养志与荣名,彼此相非不同调。”
元蒋子正《山房随笔》:“许平仲衡学问、文艺为世所尊,称为夫子,人目为许先生。养志不仕,有《辞召命诗》……可以观其志矣。”

⒉ 谓奉养父母能顺从其意志。

《孟子·离娄上》:“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汉桓宽《盐铁论·孝养》:“故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
宋苏轼《赐正议大夫同知枢密院安焘乞外郡不许批答》之一:“夫荣亲莫大於功名,养志不专於甘旨。”
清陈梦雷《抒哀赋》:“体养志以娱亲兮,驾言返於故閭。”

国语词典:

承顺父母的意志。

网络解释:

养志

  • 养志,汉语词语,读音yǎng zhì ,拼音:ㄧㄤˇ ㄓㄧˋ。
  • 字义分解

    • 拼音yǎng
    • 注音ㄧㄤ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DYJ
    • 五行

    (1)(动)供给生活资料或生活费用:扶~|赡~|~活。

    (2)(动)饲养或培植(动物、花草):~猪。

    (3)(动)生育:~了一个儿子。

    (4)(动)抚养的(非亲生的):~父|~子。

    (5)(动)培养:~成习惯。

    (6)(动)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精力或恢复健康:~病|保~|休~|疗~|营~|~精蓄锐。

    (7)(动)养护:~路。

    (8)(动)(毛发)留长;蓄起不剪。

    (9)(动)扶植;扶助:以工~农。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NU
    • 五行

    (1)(名)志向;志愿:~同道合。

    (2)(名)姓。

    (3)(动)〈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称~~。

    (4)(动)记:~喜|~哀。

    (5)(名)文字记录:杂~。

    (6)(名)记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