悚息
拼音:sǒng xī
注音:ㄙㄨㄥˇ ㄒ一

悚息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因惶惧而屏息。
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

引证解释:

⒈ 谓因惶惧而屏息。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
《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元逵、弘敬得詔,悚息听命。”
《明史·周冕传》:“举朝悚息,无敢復言, 冕独抗章争之。”
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

⒉ 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

宋苏轼《扬州上吕相书》:“奬饰过分,悚息之至。”
明李东阳《再答镜川先生书》:“若不俯鉴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国语词典:

因恐惧而屏息、喘息。

网络解释:

悚息

  • 悚息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因惶惧而屏息,出自《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 字义分解

    • 拼音sǒng
    • 注音ㄙㄨㄥ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NGKI
    • 五行

    (形)〈书〉害怕。

    • 拼音
    • 注音ㄒㄧ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HNU
    • 五行

    (1)(名)呼吸时进出的气:晕~|气~。

    (2)(名)消息。

    (3)(动)停止;安息;屏息。

    (4)(动)休息。

    (5)(名)滋生;繁殖。

    (6)(名)利钱;利息。

    (7)(名)〈书〉指子女。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