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丝
拼音:huáng sī
注音:ㄏㄨㄤˊ ㄙ

黄丝的意思

词语解释:

黄色纤维。
黄色的蚕丝。
指刚抽芽叶之柳条。
指花粉管。

引证解释:

⒈ 黄色纤维。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乃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以作黄丝之布,欲献之。”

⒉ 黄色的蚕丝。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九:“剉檗染黄丝,黄丝歷乱不可治。”
唐张说《梁四公记》:“扶桑国使使贡方物有黄丝三百斤,即扶桑蚕所吐, 扶桑灰汁所煮之丝也。帝有金炉重五十斤,係六丝以悬炉,丝有餘力。”

⒊ 指刚抽芽叶之柳条。

唐戎昱《赋得江上柳送人》:“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

⒋ 指花粉管。

唐白居易《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堦翻诗以为一句未尽其状偶成十六韵》:“釵葶抽碧股,粉蘂扑黄丝。”

网络解释:

黄丝

  • 黄丝, 黄色纤维。 出自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 字义分解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AMWU
    • 五行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 拼音
    • 注音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XXGF
    • 五行

    (1)(名)蚕丝。

    (2)(名)像丝的物品。

    (3)(名)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