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鼓
拼音:jīng gǔ
注音:ㄐ一ㄥ ㄍㄨˇ

旌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用以规谏帝王的旌旗和谏鼓。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有进善之旍……有敢谏之鼓。" 2.旌旗和战鼓。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用以规谏帝王的旌旗和谏鼓。

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有进善之旍……有敢諫之鼓。”
《魏书·高祖纪上》:“昔之哲王,莫不博採下情,勤求箴諫,建设旌鼓,询纳芻蕘。”

⒉ 旌旗和战鼓。

《后汉书·董卓传》:“明旦﹝董卓﹞乃大陈旌鼓而还。”
《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 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网络解释:

旌鼓

  • 旌鼓,是一个汉语词汇,
  • 拼音jīng gǔ,
  • 释义:1、古代用以规谏帝王的旌旗和谏鼓。2、.旌旗和战鼓。
  • 字义分解

    • 拼音jī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TTG
    • 五行

    (1)(名)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

    (2)旌表。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FKUC
    • 五行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