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
拼音: | jīn zhāng |
注音: | ㄐ一ㄣ ㄓㄤ |
金章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金质的官印。一说﹐铜印。因以指代官宦仕途。 2.古代高级官员的官服。
引证解释:
⒈ 金质的官印。一说,铜印。因以指代官宦仕途。
引南朝宋鲍照《建除》诗:“开壤袭朱紱,左右佩金章。”
钱振伦注引《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注:“金章,铜印也。”
唐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一:“无私齐綺饌,久坐密金章。”
仇兆鳌注:“金章,金印也。”
宋柳永《玉楼春》词:“星闈上笏金章贵。重委外臺疏近侍。”
清蒋士铨《桂林霜·告变》:“愧不能麟符倒用搜奸党,只好死抱金章瘗北邙。”
⒉ 古代高级官员的官服。
引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鱼朝恩﹞翌日於上前奏曰:‘臣幼男令徽位处众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章以超其等。’上未及语,而朝恩已令所司捧紫衣而至, 令徽即谢於殿前。上虽知不可,强谓朝恩曰:‘卿儿着章服大宜称也。’”
网络解释:
金章 (汉语词语)
字义分解
- 拼音jīn
- 注音ㄐㄧㄣ
- 笔划8
- 繁体金
- 五笔QQQQ
- 五行金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与金章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