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荄
拼音:kū gāi
注音:ㄎㄨ ㄍㄞ

枯荄的意思

词语解释:

干枯的草根。

引证解释:

⒈ 干枯的草根。

《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三》:“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李善注引《方言》:“荄,根也。”
唐崔损《霜降赋》:“翻繽纷之槁叶,宿苍莽之枯荄。”
宋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众香爱春发枯荄,我知惟动儿女怀。”
明刘基《春雨》诗之一:“春风和雨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清宋琬《先大夫讳日》诗:“譬彼松下草,霜落成枯荄。”

网络解释:

枯荄

  • 枯荄是汉语词汇,拼音为kū gāi ,出自《文选·潘岳之三》。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ㄎㄨ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SDG
    • 五行

    (1)(形)(植物等)失去水分:~萎|~槁|~草|~骨。

    (2)(形)(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井|海~石烂。

    (3)(形)没有生趣;枯燥:~坐。

    (4)(名)〈方〉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茶~|麻~。

    • 拼音gāi
    • 注音ㄍㄞ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YNW

    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