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典
拼音:lǐ diǎn
注音:ㄌ一ˇ ㄉ一ㄢˇ

礼典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礼法。 2.犹礼文。指《周礼》﹑《仪礼》﹑《礼记》一类礼书。

引证解释:

⒈ 礼法。

《周礼·天官·大宰》:“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晋书·阮籍传》:“楷曰:‘ 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北史·张晏之传》:“幼孤,有至性,为母郑氏教诲,动依礼典。”

⒉ 犹礼文。指《周礼》、《仪礼》、《礼记》一类礼书。

《后汉书·郑玄传》:“案之礼典,便合传家。”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又蚕蟹鄙谚,貍首淫哇,苟可箴戒,载於礼典。”

网络解释:

礼典

  • 礼典,读音lǐ diǎn,汉语词汇,释义为1.礼法;2.礼文。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PYNN
    • 五行

    (1)(名)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丧~。

    (2)(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

    (3)(名)礼物: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

    • 拼音diǎn
    • 注音ㄉㄧㄢ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AWU

    (1)(名)典范性书籍。

    (2)(名)标准;法则:~范。

    (3)(名)典故:用~。

    (4)(名)典礼:盛~。

    (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