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星
拼音:zhèn xīng
注音:ㄓㄣˋ ㄒ一ㄥ

镇星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土星。我国古代以为土星每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好像每年坐镇二十八宿中的一宿﹐故名。

引证解释:

⒈ 即土星。我国古代以为土星每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好像每年坐镇二十八宿中的一宿,故名。

《文子·精诚》:“四时失政,镇星摇荡。”
《史记·天官书》:“太岁在甲寅,镇星在东壁。”
《旧唐书·代宗纪》:“壬戌夜,月晕南北河、东井,镇星入舆鬼,久之方散。”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镇星行至角亢。”
胡三省注:“镇星,土星也。”

国语词典:

土星的别名。参见「土星」条。

字义分解

  • 拼音zhèn
  • 注音ㄓㄣ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QFHW

(1)(动)压;抑制:~纸|~痛。

(2)(动)安定。

(3)(动)用武力维持安定:~守|坐~。

(4)(名)镇守的地方。

(5)(名)行政区划单位;一般由县一级领导。

(6)(名)较大的市集。

(7)(动)把食物、饮料等同冰块放在一起或放在冷水里使凉:冰~汽水。

(8)(Zhèn)姓。

(9)〈书〉

(10)(副)时常:十年~相随。

(11)(形)表示整个的一段时间:~日(整天)。

  • 拼音xīng
  • 注音ㄒㄧㄥ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JTGF
  • 五行

(1)(名)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罗棋布|月明~稀。

(2)(名)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射光或反射光的天体;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3)(名)(~儿)细碎或细小的东西:一~半点儿。

(4)(名)秤杆上标记斤、两、钱的小点子。

(5)(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