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
拼音: | wáng tíng |
注音: | ㄨㄤˊ ㄊ一ㄥˊ |
王庭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朝廷。 2.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君长设幕立朝的地方。
引证解释:
⒈ 朝廷。
引《易·夬》:“扬于王庭。”
孔颖达疏:“王庭是百官所在之处。”
《汉书·王莽传中》:“拜爵王庭,谢恩私门者,禄去公室,政从亡矣。”
唐李白《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纳忠王庭,名鏤钟鼎。”
⒉ 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君长设幕立朝的地方。
引《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深践戎马之地,足歷王庭。”
李善注:“单于所居之处,号曰王庭。”
《汉书·匈奴传上》:“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明梁辰鱼《念奴娇序·拟出塞》套曲:“曾有擒虏王庭;还有杀敌居胥,战无不胜,竹帛丹青。”
国语词典:
朝廷。
网络解释:
王庭 (古代少数民族统治中心)
字义分解
- 拼音wáng,wàng
- 注音ㄨㄤˊ,ㄨㄤˋ
- 笔划4
- 繁体王
- 五笔GGGG
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wàng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