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棰
拼音: | mǎ chuí |
注音: | ㄇㄚˇ ㄔㄨㄟˊ |
马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马捶"。亦作"马垂"。 2.马杖;马鞕。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马捶”。亦作“马垂”。马杖;马鞕。
引《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马捶。”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箠居岐,国人争随之。”
宋梅尧臣《依韵和扬州许待制竹拄杖》:“鳩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
《西湖二集·会稽道中义士》:“马垂问髐形,南面欲起语。”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董(董恒 )怒发如雷,马箠乱下如雨, 封头面皆破,流血满衣,释手而退。”
网络解释:
马棰
字义分解
- 拼音mǎ
- 注音ㄇㄚˇ
- 笔划3
- 繁体馬
- 五笔CNNG
- 五行水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