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年
拼音: | zhuàng nián |
注音: | ㄓㄨㄤˋ ㄋ一ㄢˊ |
词性: | 名词 |
壮年的意思
词语解释:
壮年
(1) 中国古年称男子三十为壮年
英
引证解释:
⒈ 壮盛之年。多指三四十岁。
引南朝宋袁淑《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唐刘禹锡《荐处士严瑟状》:“未逢知己,已过壮年,汩没风尘,有足悲者。”
宋陆游《纵笔》诗之三:“壮年行出塞,晚岁病还家。”
《明史·王慎中传》:“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演迤洋赡,卓然成家。”
王统照《沉思》:“他有三十二三岁的年纪,是个壮年的画家。”
国语词典:
称人在三、四十岁的时期。
网络解释:
壮年
壮年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在普及教育的同时还要扫除青壮年文盲。
- 2、青壮年都出去打了,村里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弱病残之人了。
- 3、他正是壮年时,已经白发苍苍了。
- 4、春天像正直壮年的男子,从内心到外在都十分如一,一心为事业家庭奋斗,他活得纯粹。
- 5、像一个婴儿长成了壮年。
- 6、人的一生是少年,是青年,是壮年,是老年。
字义分解
- 拼音zhuàng
- 注音ㄓㄨㄤˋ
- 笔划6
- 繁体壯
- 五笔UFG
- 五行金
(1)(名)姓。
(2)(形)强壮
(3)(形)雄壮;大:~观|~志。
(4)(动)加强;使壮大:~胆|~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