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上之音
拼音:pú shàng zhī yīn
注音:ㄆㄨˊ ㄕㄤˋ ㄓ 一ㄣ
词性: 成语

濮上之音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靡靡之音。

国语词典:

相传春秋时,卫灵公到晋国访问,途中夜宿于濮水之上,半夜听到琴声,就命令乐师师涓记下。到晋国,见晋平公,就使师涓弹奏,师旷听到,手按琴弦说:「此亡国之音,为纣王乐师师延所作,当武王伐纣时,师延向东逃逸,至濮水,自投江水而死,所以凡听到此乐者,国家必定衰败。」见《史记.卷二四.乐书》唐.张守节.正义。后以此比喻淫荡亡国之音。《三国志.卷二五.魏书.高堂隆传》:「作靡靡之乐,安濮上之音。」也作「桑间之音」。

网络解释:

濮上之音

  • 春秋末年,晋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华的宫殿。卫灵公带涓乐师前去祝贺,席间涓乐师把在濮水边听来的乐曲弹了一遍。晋国的旷乐师马上制止说是商末延乐师为纣王所作的濮上之音,听了会沉湎声色中。3年后,晋平公因贪色而亡。
  • 濮上之音的近反义词

    • 1、以致复旦大学教授在校学术网站上发文《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指出“如今的学生已经分不清学术研究第一位还是娱乐追星更重要!”。
    • 2、应该想想,即便没有“桑间濮上之音”,学生是否安坐教室?学生逃课,首先应反思的是教师。
    • 3、我认为张庆熊老师的《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似乎有“言过其实”之嫌。
    • 4、这个观点与传统的“《诗经》是民歌,是记录先民生活的桑间濮上之音”的说法大相径庭。 
    • 5、这位复旦学子眼中的和蔼教授连夜怒书《“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 6、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支持张教授,他说的也反应了如今社会恶劣。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ㄆㄨˊ
    • 笔划17
    • 繁体
    • 五笔IWOY
    • 五行

    (1)(名)姓。

    (2)(名)濮阳;地名;在河南。

    • 拼音shàng,shǎng
    • 注音ㄕㄤˋ,ㄕㄤ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HHGG
    • 五行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yīn
    • 注音ㄧㄣ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JF
    • 五行

    (1)(名)声音:~响|~乐|口~|杂~。

    (2)(名)消息:佳~|~信。

    (3)(名)指音节: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