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坏以遁
拼音:záo pī yǐ dùn
注音:ㄗㄠˊ ㄏㄨㄞˋ 一ˇ ㄉㄨㄣˋ
词性: 成语

凿坏以遁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隐居不仕。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凿坏而遁”、“凿坯而遁”。

语本《淮南子·齐俗训》:“颜闔,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汉扬雄《解嘲》:“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
唐元结《问进士》:“何人凿坯而遁,何人终日扫门?”
《老残游记》第二回:“试问,与那凿坏而遁,洗耳不听的有何分别呢?”

网络解释:

凿坏以遁

  • 凿坏以遁,读音záo pī yǐ dùn,成语,指隐居不仕。
  • 字义分解

    • 拼音záo
    • 注音ㄗㄠ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OGUB
    • 五行

    (1)(名)(~子)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

    (2)(动)打孔挖掘:~井。

    (3)(形)〈书〉明确;真实:确~。

    (4)(动)卯眼。

    • 拼音huài,pēi,pī,péi
    • 注音ㄏㄨㄞ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GIY

    [ huài ]

    1. 不好的;恶劣的,与“好”相对:坏人。坏事。坏习惯。

    2. 东西受了损伤,被毁:破坏。败坏。

    3. 坏主意:使坏。

    4. 用在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深:忙坏了。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WY
    • 五行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 拼音dùn
    • 注音ㄉㄨㄣ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RFHP
    • 五行

    (动)逃走: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