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棒鼓
拼音: | sān bàng gǔ |
注音: | ㄙㄢ ㄅㄤˋ ㄍㄨˇ |
三棒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花鼓,用三棒上下敲击,故名。
引证解释:
⒈ 即花鼓,用三棒上下敲击,故名。 《通俗编·俳优》引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吴越间妇女用三棒上下击鼓,谓之三棒鼓。 江北凤阳男子尤善,即唐三杖鼓也。
引咸通中, 王文举好弄三杖鼓,打撩万不失一,杖音与歌声句拍附和为节,又能夹一刀弄之。”
关启普《扑不灭的火》:“一天,我们村上出现了几个唱大鼓的。他们敲着三棒鼓,开头唱的是《水浒》、《三国》里的故事;等人多了,他们就唱起新编的《翻身谣》来。”
网络解释:
三棒鼓 (土家族曲种)
字义分解
- 拼音bàng
- 注音ㄅㄤˋ
- 笔划12
- 繁体棒
- 五笔SDWH
- 五行木
(1)(名)棍子:木~|炭精~。
(2)(形)〈口〉(体力或能力)强;(水平)高;(成绩)好:~小伙子|字写得真~|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