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
注音: | ㄙ ㄇㄚˇ ㄓㄠ ㄓ ㄒ一ㄣ |
词性: | 成语 |
司马昭之心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按, 司马昭继其兄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魏。后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引《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沉 、尚书王经 、散骑常侍王业,调曰:‘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
梁启超《新民说·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德相俾士麦宗教思想最浅薄之人也,其在本国剥夺教徒之特权,风行雷厉,不遗餘力。至其在中国也,乃与法人争罗马教护教之名义,岂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者耶?”
《人民文学》1978年第5期:“制造‘黑线专政’论的司马昭之心,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国语词典:
(歇后语)路人皆知。三国魏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蓄意篡夺帝位,专擅国政,自为相国,后髦封昭为晋公,加九锡,昭佯辞不受。曹髦愤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见《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安惇传》:「无君之恶,同司马昭之心;擅事之迹,过赵高指鹿为马。」
网络解释:
司马昭之心
-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不要为他掩饰。
- 2、别再拿班做势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3、张飞扬还说什么自己是雄狮,而张雪是母狮子,这个不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吗?张雪如果有选择,根本不会选择这个张飞扬做宿主。
- 4、他说道,楼主作为包子男的同伙,发如此肉麻的主贴为包子男进行吹捧,其用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5、君:“江师兄啊……我记得物理系的傅蔷薇不是经常来我们文学院找他么?真不知道安的啥心?”,君:“司马昭之心呗。”,安宁:“其实……蔷薇以前是姓司马的。”,“……”。
- 6、无奈自古帝王之心难测,至景、武帝时,司马昭之心渐现,又逢人界传说,得补天石者,六界为尊、、、。
字义分解
- 拼音sī
- 注音ㄙ
- 笔划5
- 繁体司
- 五笔NGKD
- 五行金
(1)主管。
(2)(动)主持、操作。
(3)(名)一级机关内一部门。
(4)姓。
- 拼音mǎ
- 注音ㄇㄚˇ
- 笔划3
- 繁体馬
- 五笔CNNG
- 五行水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司马昭之心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