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之四海而皆准
拼音: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推之四海而皆准的意思

词语解释:

推之四海而皆准 (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解释: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

字义分解

  • 拼音tuī
  • 注音ㄊㄨㄟ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RWYG
  • 五行

(1)(动)手推的动作。

(2)(动)(推磨)磨成碾子;碾粮食。

(3)(动)和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子。

(4)(动)使事情开展:~动。

(5)(动)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导。

(6)(动)让给别人;辞让:~辞。

(7)(动)推委;推托。

(8)(动)推迟。

(9)(动)推崇。推选;推举。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
  • 注音ㄙ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LHNG
  • 五行

(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

(2)数目:~个|~位。

(3)姓。

(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

  • 拼音hǎi
  • 注音ㄏㄞ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TXU
  • 五行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8.姓。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MJJ
  • 五行

1.  古同“”,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jiē
  • 注音ㄐㄧㄝ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XXRF
  • 五行

(副)〈书〉都;都是:~大欢喜|全民~兵|放之四海而~准。

  • 拼音zhǔn
  • 注音ㄓㄨㄣ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WYG
  • 五行

(1)(动)准许:批~|不~。

(2)(名)标准

(3)(动)依据;依照:~前例处理。

(4)(动)准确:~时|瞄~|钟~|投得~。

(5)(副)一定:~去|~能完成。

(6)(形)程度上虽不完全够;但可以作为某类事物看待的:~尉|~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