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子
拼音:gāo zǐ
注音:ㄍㄠ ㄗˇ

篙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篙子gāozi

(1) 用竹竿或杉木等做成的撑船的杆具

punt-pole

(2) 晒衣服用的杆子

pole to hang clothes

引证解释:

⒈ 篙。

《老残游记》第一回:“篙工用篙子钩住大船,三人便跳将上去。”

国语词典:

撑船所用的篙。

网络解释:

篙子

  • 篙子,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晒衣服用的杆子。
    • 1、怨只怨我当日没有一竹篙子将你捅死,才致今天你又在此为祸百姓。
    • 2、正彷徨间,看到守城兵士在古朋耳二的指挥下拿起准备的长竹篙子,将一个个靠上城墙的云梯推开。
    • 3、这可是上游啊,水这么急,何况一篙子也插不到底,怎么撑?等到了下游再说吧。
    • 4、碟片滚筒精选机用于小麦清理,从小麦中分离出燕麦、大麦、篙子和其它小颗粒杂质,它是根据筛选物的长度进行筛选的。
    • 5、你能用你的篙子把另一条船撑开吗?
    • 6、我也不多想,咬紧牙关,加速跑过去,拔出竹篙,扯掉绳子,跳上竹筏,用篙子在岸边一撑,顺着水流,竹筏向江心慢慢荡去。

    字义分解

    • 拼音gāo
    • 注音ㄍㄠ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TYMK
    • 五行

    (名)用竹竿或杉木等做成的撑船的器具。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