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卫军
拼音: | chì wèi jūn |
注音: | ㄔˋ ㄨㄟˋ ㄐㄨㄣ |
赤卫军的意思
词语解释: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
引证解释:
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
引贺敬之《回延安》诗:“赤卫军……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一:“少先队来赤卫军,净是些十八九的年轻人。”
国语词典:
苏联十月革命初期,为了扑灭反革命而编成的军队,后改称「红军」。
网络解释:
赤卫军
- 1、颐师急死了,赤卫军可是他们的底牌,一旦动用就无法停顿的了。
- 2、三十把长刀齐声归鞘,赤卫军肃立领命,两个呼吸间,三十位将士,便消失在雷雨交加的夜幕中,仿佛他们从未出现过一样。
- 3、青龙马,不愧是大荒名驹,能躲过我炎族赤卫军的弓羽,此名当无愧于尔,只可惜……哎!
- 4、赤卫军的出现将战争扩大,所以乌鸦们追随着赤卫军的脚步过着无聊的生活。
- 5、林啸天久久想不明白,随后长呼一口气,看向大厅中的众人,挥了挥手,让赤卫军带着那个黑衣人离去。 ()
字义分解
- 拼音chì
- 注音ㄔˋ
- 笔划7
- 繁体赤
- 五笔FOU
- 五行金
(1)(名)比朱红稍浅的颜色。
(2)(名)泛指红色:~小豆。
(3)(名)象征革命:~卫队。
(4)(形)忠诚:~心(忠诚的心)|~诚(极真诚)。
(5)(动)光着;露着(身体):~脚|~膊。
(6)(形)空:~手空拳(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3
- 繁体衛
- 五笔BGD
- 五行土
(1)(动)防护;保卫。
(2)(名)明代驻兵的地点;驻军人数比“所”多;后来只用于地名:威海~兵。
(3)(名)周朝国名;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
(4)姓。
与赤卫军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