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假错案
拼音:yuān jiǎ cuò àn
注音:ㄩㄢ ㄐ一ㄚˇ ㄘㄨㄛˋ ㄢˋ
词性: 成语

冤假错案的意思

词语解释:

冤假错案yuān-jiǎ-cuò’àn

(1) 冤案、假案、错案的合称

cases involving unjust falsely and wrong charges

网络解释:

冤假错案

  • 名称:冤假错案
  • 拼音:yuān jiǎ cuò àn
  • 解释:冤案、假案、错案的合称。
  • 出处:王朔《谁比谁傻多少》:“就按你们人制造冤假错案那个标准,我这点毛病也不够捕的吧?”
    • 1、着力解决有罪不究、违法办案、滥用强制措施等问题,坚决防止冤假错案
    • 2、近几年来,各地连续发生多起冤假错案,笔者认为,问题归根结底出在办案上,要防止冤假错案,关键是把审查批捕关。
    • 3、正中要害,制造冤假错案者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 4、夏海历险之余,精神异常的亢奋,扯着董绪佳大谈他在网络上所见的各类冤假错案,希望把自己今次的历险总结归类,以做来日谈资。
    • 5、最终,殖民政府承认这是冤假错案,并给予受害者家庭赔偿。
    • 6、直诉作为我国古代发现和纠正冤假错案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历史可以溯源至西周。

    字义分解

    • 拼音yuān
    • 注音ㄩㄢ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PQKY
    • 五行

    (1)(名)冤枉;冤屈:~情|鸣~|伸~。

    (2)(名)冤仇:~家。

    (3)(动)上当;吃亏。

    (4)(动)〈方〉欺骗:你别~人。

    • 拼音jiǎ,jià
    • 注音ㄐㄧㄚˇ,ㄐㄧㄚ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WNHC
    • 五行

    jiǎ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2.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jià

    1.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 拼音cuò
    • 注音ㄘㄨㄛ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QAJG
    • 五行

    (1)(形)不对;过失:~字。

    (2)(形)交叉:~落。

    (3)(动)互相摩擦:~牙。

    (4)(动)岔开;相互避让:~开。

    (5)(形)坏、差(用于否定式):这个戏挺不~。

    (6)(名)磨玉的石头:它山之石可以为~。

    (7)(动)打磨玉石:攻~。

    (8)涂饰镶嵌(金、银等):~金。

    • 拼音àn
    • 注音ㄢ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PVSU
    • 五行

    (1)(名)(~子)狭长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板|~秤。

    (2)(名)(~子)案件:~子。

    (3)(名)案卷;记录:~卷|病~|档~。

    (4)(名)提出计划、办法或其他建议的文件:方~|提~。

    (5)(名)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