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母
拼音:yuè mǔ
注音:ㄩㄝˋ ㄇㄨˇ

月母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坐月子的妇女。

引证解释:

⒈ 坐月子的妇女。

郭沫若《今昔集·由诗剧说到奴隶制度》:“我们在太宰府倒快活了一天,但家里丢下一位月母和婴儿,更还有一个刚满两岁的孩子。却把月母太苦了。后来竟因此生过些小毛病,奶也枯了。”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你也该煮碗糖荷包蛋给月母子养养神呀。”

网络解释:

月母

  • 月母即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神,常羲是月御(为月亮驾车的神),与日御(羲和)同为帝俊(就是帝喾)之妻,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常羲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出自《山海经》。
  • 字义分解

    • 拼音yuè
    • 注音ㄩㄝ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EEEE
    • 五行

    (1)(名)月球;月亮。

    (2)(名)计时的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3)(形)每月的:~刊|~产量。

    (4)(形)形状像月亮的;圆的。

    • 拼音
    • 注音ㄇㄨ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XGUI

    (1)(名)母亲:~女|老~。

    (2)(名)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伯~|姑~|姨~。

    (3)(形)(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的):~鸡|~牛。

    (4)(形)(~儿)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

    (5)(名)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机|失败乃成功之~。

    (6)(Mǔ)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