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雄不并立
拼音:liǎng xióng bù bìng lì
注音:ㄌ一ㄤˇ ㄒㄩㄥˊ ㄅㄨˋ ㄅ一ㄥˋ ㄌ一ˋ
词性: 成语

两雄不并立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网络解释:

两雄不并立

  • 【词 目】两雄不并立
  • 【读 音】liǎng xióng bù bìng lì
  • 【释 义】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 【出 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駣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 【示 例】傕性不测,况今~,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 1、所谓两雄不并立,今天我与他只有一方可以存活,当然,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最后的胜者一定是我威济洛波特力。
    • 2、盖皆英雄莫肯相下之实,所谓两雄不并立于世者,此等心肠是也。
    • 3、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何?
    • 4、自古两雄不并立,但能风雨同舟。
    • 5、两雄不并立,我劝你还是激流勇退吧。 ()

    字义分解

    • 拼音liǎng
    • 注音ㄌㄧㄤ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MWW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

    • 拼音xióng
    • 注音ㄒㄩㄥ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DCWY
    • 五行

    (1)(形)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蕊。

    (2)(形)有气魄的:~心。

    (3)(形)强有力的:称~。

    (4)(名)强有力的人或国家:奸~|群~。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bìng,bīng
    • 注音ㄅㄧㄥˋ,ㄅㄧㄥ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UAJ
    • 五行

    bìng

    1. 合在一起:并拢。合并。兼并。

    2. 一齐,平排着:并驾齐驱。并重(zhòng )。并行(xíng )。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并且。

    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并不容易。

    bīng

    1.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UUUU

    (1)(动)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

    (2)(形)直立的。

    (3)(动)建立;制定。

    (4)(动)指君主即位。

    (5)(动)存在;生存。

    (6)(副)立刻。

    (7)(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