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ǒu xiàn |
注音: | ㄗㄡˇ ㄒ一ㄢˋ |
走线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走线”。
⒉ 牵线。
引宋吴自牧《梦粱录·百戏伎艺》:“如悬綫傀儡者,起於陈平六奇解围故事的。今有金綫卢大夫、陈中喜等,弄得如真无二,兼之走綫者尤佳。”
⒊ 形容缝制敏捷。
引《水浒传》第四一回:“做得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綫。”
⒋ 脱线。
引《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那一条缝略有些走线。”
⒌ 犹言走门路。
引《歧路灯》第六五回:“早有刑房掌稿案的邢敏行打算谭绍闻这宗肥钞,使人向王象藎説署中走綫的话。”
⒍ 指暗中通风报信者。
引沙汀《航线》:“听说是上海有走线,要不怎么会知道呢?”
⒎ 烟火的一种。见“走綫”。
引宋周密《武林旧事·西湖游幸》:“烟火:起轮、走綫、流星、水爆、风筝,不可指数。”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爆仗、起轮、走线之戏,多设於此。”
网络解释:
走线
- 1、这红旗是李大娘及几十名妇女用一夜的时间飞针走线才完成的。
- 2、王大娘坐在灯下飞针走线,戴着眼镜为战士们补衣服。
- 3、这点活儿简直不算什么,她飞针走线,一会儿就做完了。
- 4、避免金属在多晶硅栅上走线,会增加寄生电容。
- 5、一觉睡到下午,刚一睁眼,就瞧见绿蝶坐在榻前飞针走线,小模样专注得很,修长灵动的手指如同在穿花绕蝶一般,很看。
- 6、《水浒》中“不打不相识”、“心腹之交”、“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坐卧不安”、“压肩叠背”、“一帆风顺”、“飞针走线”等成语。
字义分解
- 拼音zǒu
- 注音ㄗㄡˇ
- 笔划7
- 繁体走
- 五笔FHU
- 五行金
(1)(动)跑
(2)(动)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3)(动)移动:挪动:挪动
(4)(动)离开;去:车刚~|把土抬~。
(5)(动)(亲友之间)来往:~娘家|~亲戚。
(6)(动)通过;由:~这个门出去。
(7)(动)漏出;泄露:~风|~漏|~气。
(8)(动)改变或失去原样:~味|~样|~色|~眼。
- 拼音xiàn
- 注音ㄒㄧㄢˋ
- 笔划8
- 繁体綫
- 五笔XGT
- 五行金
(1)(名)(~儿)用丝、棉、麻、金属等制成的细长而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一根~|毛~|电~|~头|~绳。
(2)(名)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平行~|交叉~。
(3)(名)细长像线的东西:~香。
(4)(名)交通路线:航~|运输~|京九~|沿~各站。
(5)(名)指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上纲上~。
(6)(名)边缘交界的地方:前~|火~|防~|海岸~|国境~。
(7)(名)比喻所接近的某种边际:生命~|死亡~|贫困~。
(8)(名)线索:眼~。
(9)(量)用于抽象事物;数词限于“一”;表示极少:一~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