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瞽
拼音:kuáng gǔ
注音:ㄎㄨㄤˊ ㄍㄨˇ

狂瞽的意思

词语解释:

愚妄无知。多用作自谦之辞。

引证解释:

⒈ 愚妄无知。多用作自谦之辞。

《汉书·盖诸葛刘郑等传赞》:“诸葛、刘、郑虽云狂瞽,有异志焉。”
《晋书·琅邪悼王焕传》:“臣至愚至贱,忽求革前之非,可谓狂瞽不知忌讳。”
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伏愿陛下採臣狂瞽之言,参以蒭蕘之议,冀千虑一得。”
《明史·余珊传》:“正德朝,衣冠蒙祸,家国几空,幸陛下起而收録之。乃未几而狂瞽之言,一鸣輒斥。”

国语词典:

瞽,肤浅不明事理。狂瞽指狂妄浅薄的言论。多为自谦之词。

网络解释:

狂瞽

  • 狂,狂妄也;瞽,盲目也。组合的意思为“狂妄的不成熟的看法”,例句:“故不辞驽钝,聊献狂瞽。”(摘自《两周文史论丛》岑仲勉)
  • 字义分解

    • 拼音kuáng
    • 注音ㄎㄨㄤ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QTGG
    • 五行

    (1)(形)精神失常;疯狂:发~|丧心病~。

    (2)(形)猛烈;声势大:~风|~奔的马。

    (3)(形)纵情地、无拘束地(多指欢乐):~喜|~欢。

    (4)(形)狂妄:~言。

    • 拼音
    • 注音ㄍㄨˇ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FKUH
    • 五行

    (1)〈书〉

    (2)瞎眼。

    (3)没有识别的。

    (4)古代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