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然
拼音:cù rán
注音:ㄘㄨˋ ㄖㄢˊ

蹙然的意思

词语解释:

局促不安貌。
忧愁不悦貌。

引证解释:

⒈ 局促不安貌。

《庄子·外物》:“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进乎?’”
唐韩愈《答殷侍御书》:“辱赐书,周览累日,竦然增敬,蹙然汗出以慙。”

⒉ 忧愁不悦貌。

《荀子·富国》:“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然衣麤食恶,忧戚而非乐。”
宋王巩《甲申杂记》:“御厨进羊乳房及羔儿肉。 宣仁蹙然动容曰:‘羊方羔而无乳,则馁也。’”
冰心《往事(二)》:“我觉得有些人面色很无主,掩着口蹙然的坐着。”

国语词典:

忧愁的样子。

网络解释:

蹙然

  • 蹙然,汉语词语,拼音是cù rán,释义是局促不安貌或忧愁不悦貌。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ㄘㄨˋ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DHIH
    • 五行

    (1)(动)〈书〉急促;紧迫。

    (2)(动)〈书〉皱(眉头);收缩。

    • 拼音rán
    • 注音ㄖㄢ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QDOU
    • 五行

    1.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6.  古同“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