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
拼音:shòu xī hú
注音:ㄕㄡˋ ㄒ一 ㄏㄨˊ

瘦西湖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在江苏省扬州市西郊。原名“炮山湖”,一名“保障湖”。六朝以来即为风景名胜地。可以与杭州西湖媲美,故名瘦西湖。有大虹桥、小金山、钓鱼台、红园、西园、徐园、五亭桥、莲性寺白塔等名胜古迹,新辟有二十四桥胜景。附近蜀岗还有大明寺、平山堂、观音山等景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语词典:

湖泊名。位于江苏省江都县城北。因隋炀帝开凿运河而成。湖身狭长曲折,两岸花木疏秀,风景秀丽,可与西湖相媲美,故称为「瘦西湖」。沿湖有五亭桥、香影廊、长堤春柳等名胜。

网络解释:

瘦西湖

  •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
  •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 1988年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1、从远处看,通江门上的亭子就类似于瘦西湖内的五亭桥,但它由三个亭子组成,中间的一个比较高大,两侧的相对小一些,是一个“三亭桥”组合。
    • 2、通过将园林和城市进行关联性跨越的探讨角度研究了扬州瘦西湖
    • 3、窗外,瘦西湖一碧万顷,湖面微皱涟漪,一群鹭鸶遨游天空优哉游哉。
    • 4、扬州师范学院座落在瘦西湖畔,出了东门,便是令人神往的大虹桥。
    • 5、春日融融,柳丝轻扬,光溢花香,满眼的绿草红花。垂柳如丝,感觉连呼吸都包含着春意,索性跟着春天的脚步,乘着春风下扬州,去瘦西湖赴一场春的盛宴。
    • 6、追溯历史,瘦西湖历经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字义分解

    • 拼音shòu
    • 注音ㄕㄡ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UVHC
    • 五行

    (1)(形)脂肪少;肉少

    (2)(形)(食用的肉)脂肪少:吃了块~肉。

    (3)(形)(衣服鞋袜等)窄小:裤子太~了。

    (4)(形)(地力)薄;不肥:~田。

    • 拼音
    • 注音ㄒㄧ
    • 笔划6
    • 繁体西
    • 五笔SGHG
    • 五行

    (1)(名)西方:~边|~南。

    (2)(名)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

    (3)(名)姓。

    • 拼音
    • 注音ㄏㄨ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IDEG
    • 五行

    (1)(名)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

    (2)(名)指湖州:~笔|~绉。

    (3)(名)指湖南、湖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