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螽
拼音: | cǎo zhōng |
注音: | ㄘㄠˇ ㄓㄨㄥ |
草螽的意思
词语解释:
虫名。古又称负蠜﹑草虫﹑常羊。雄者鸣如织机声,俗称蝈蝈﹑织布娘。
引证解释:
⒈ 虫名。古又称负蠜、草虫、常羊。雄者鸣如织机声,俗称蝈蝈、织布娘。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蛗螽》:“蛗螽在草上者曰草螽,在土中者曰土螽。”
国语词典:
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直翅目。体长二寸许,绿色,头与触角甚长。捕食害虫,有益于农业。因鸣声如织机,也称为「纺织娘」、「织布娘」、「草虫」。
网络解释:
草螽
字义分解
- 拼音cǎo
- 注音ㄘㄠˇ
- 笔划9
- 繁体草
- 五笔AJJ
- 五行木
(1)(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青~。
(2)(名)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干~。
(3)(名)〈口〉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驴|~鸡。
(4)(形)草率;不细致:潦~|字写得很~。
(5)(名)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ɑ)汉字形体的一种:~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
(6)(名)草稿:起~|~案。
(7)(动)〈书〉起草:~拟。
与草螽相关的词语